博物行南高峰小记

闭关好久,终得外放,仍不敢过多聚众, 数友,小走南高峰。

南高峰海拔米,是西湖周边连绵群山之一,向北俯瞰西湖,往南眺望钱塘江。

我们自六通宾馆旁上山,天色阴沉,一路寻芳赏春,登顶时开始下雨,雨中打伞下山,后半程就没法从容看花草了,在水乐洞结束行程。

闭关之初尚是隆冬,而今玉兰早谢,紫藤盛开,野花满山,春色过半。

六通宾馆旁的千年古樟,是杭州最古老的樟树,名唤唐樟,刻石为记,老杭州人大约都知道。这株古樟树,三十年前我初次相见时,尚郁郁葱葱,后来听说遭遇雷击起火,目前主干枯死,气息奄奄,仅在主干基部,从后面新发一些枝条,仍在证明着它生命的顽强。园林管理者想了许多办法试图帮它延年益寿,然而毕竟年事已高,又遭此重击,能否挽救,谁也不知道。

登山途中见到一些野花,都是寻常物,然闭关后初出樊笼,寻常花草亦清新。下雨不便拍照,以旧图代之,虽非现场所摄,但这些植物是此行真实见到的,聊作小记。

1.七星莲,堇菜科,茎叶有毛,有匍匐茎。

2.峨参,伞形科高大草本

3.明*参,伞形科,仅见茎叶,未到花期。

4.丝穗金粟兰,金粟兰科

5.金疮小草(白毛夏枯草),唇形科

6.野芝麻,唇形科

7.小野芝麻,唇形科

8.心叶诸葛菜,十字花科

9.碎米荠,十字花科

10.弹裂碎米荠,十字花科

11.还亮草,毛茛科,浙江 的野生翠雀花。

12.毛茛,毛茛科

13.地锦苗,亦称尖距紫堇或珠芽尖距紫堇。距,原指鸡爪子上向后突出的那个“后趾”,引申为花瓣向后延伸突出的部分,是储存花蜜之处。珠芽长在叶腋,落地可长出子代植株,是一种无性繁殖方式,有人问为什么有的植株长珠芽,有的却不长,那是因为长珠芽需要满足一定的光照、温度、湿度和营养条件,条件不满足自然就长不出来,这和开花结果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是同样道理。

14.刻叶紫堇,罂粟科

15.*堇,罂粟科,果实呈念珠状。

16.盾果草,紫草科

17.梓木草,紫草科

18.毛花点草,荨麻科

19.山莓,蔷薇科,再过些日子,就可以吃“野草莓”了。

20.蓬蘽,蔷薇科,这种“野草莓”更美味。

21.南苜蓿,豆科,牛羊的优质饲料,亦作绿肥。鸿影摄。

22.常春油麻藤,豆科木质藤本,吴山、玉皇山、南高峰、下天竺等杭州西湖周边群山中,有许多百年老藤。

23.紫藤,豆科木质藤本,现在正是盛花期,杭州山中野生的和市内公园栽培的都很多。

24.麻栎,壳斗科,树高够不着,只好地上捡落果落叶。果实俗称橡子,富含淀粉,是松鼠和部分鸟儿重要的冬粮,饥荒年代也救过许多人的命。叶缘有芒状刺,其实是侧脉的延伸。

25.槲栎,壳斗科

26.在山道上一闪而过的灰翅噪鹛

谢谢浏览。

---------------------------

点击可阅相关的

1.路边的小鸟你不要捡

2.鸳鸯在西湖

3.守护鸳鸯,把我们共同的家园写成诗

4.鸟儿们怎么度过寒冬

5.冬天的鸭鸭们

6.小天鹅得救记

7.黑脸琵鹭观赏记

8.浙江蛙类--A杭州的蛙蛙们

9.浙江蛙类--B蛙声十里出山泉

10.浙江蛙类--C稻花香里说丰年

11.浙江的蝾螈们

12.浙江的石龙子

13.我们为什么要保护蛇

14.秋花秋果百种览胜(上)

15.秋花秋果百种览胜(下)

16.秋深芦花美

17.蜡梅一家

18.婆婆纳一家

19.常见玉兰辨识速成

20.吴山博物行,在司空见惯的地方读出新鲜韵味来

21.凤阳山-百山祖考察记实

22.临安古道中秋游

23.入侵大螺

24.大肆入侵的克氏原螯虾

25.怎样防范山蚂蝗

26.蜗牛和蛞蝓

27.“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28.有害与有益

29.江豚观赏记

30.这个年代,我们怎样摄影?

31.关于博物学的在地化

32.绿马甲故事:杭州自然教育圈里的“大长老”

---------------------------

《老蒋博物》主要用作自然观察记录,兼供同好分享。《老蒋博客》写了十几年,只要新浪不关闭,我会继续写下去。那儿的材料我会精选后逐步迁移过来,但十几年的内容都搬过来没那么快,若需要更多资料,暂请移步老蒋博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jingzx.com/afhgx/1142.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