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夏季养心,防风祛湿

年05月05日20:25:46进入立夏节气。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 个节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至立夏,万物繁茂。

物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初候,蝼蝈鸣。蝼蝈,小虫,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谓之土狗是也。《淮南子》曰蝼蝈鸣,邱螾出,阴气始。而二物应之。

二候,蚯蚓出。蚯蚓即地龙也。《历解》曰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

三候,王瓜生。《图经》云王瓜处处有之,生平野田宅及墙垣,叶似栝楼乌药,圆无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开*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细而多糁,又名土瓜,一名落鵶瓜,今药中所用也。

运气

壬寅()年五运六气,全年中运为木运太过,上半年少阳相火司天,下半年厥阴风木在泉。风气和热气为全年气象的主要特征。《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

木运太过之年,易伤肝脾,则该年可能风气偏盛,因此,脾胃容易受邪。常见失衡表现为腹泻、食欲不振、肠鸣腹满、易胖、易怒易埋怨,从而导致头晕目眩,肋痛呕吐。

壬寅岁中之前(上半年),天气(司天)少阳相火主之。少阳相火会带来炎热酷暑,它的变化所从为从本化,从本的化生于本,所以少阳相火当*时炎热盛行,夹杂着风,气候于是平和下来。火气下临于地,人身肺脏之气受制,肺气上从天气,上从于天气则起而用事,地上的草木受灾,火热如烧灼,金气本刚劲,被克而变为如革之柔,且被消耗,火气太过故暑热流行,人们发生的失衡如咳嗽,喷嚏,鼻涕,衄血,鼻塞不利,口疮,寒热,浮肿。

壬寅岁中之后(下半年),地气(在泉)厥阴风木主之。厥阴风木会带来风,它的变化不从标本,而以中气为化,当*时的气候特点是被火化掉的风(木生火),就是厥阴的中气。来了以后热气也来,这样地气就平了,不冷不热。发生的失衡多为心痛,胃脘痛,胸鬲不通。风行急速,故来势暴而速。

春分(.03.20)至小满(.05.21)为二之气,主气少阴君火,客气太阴湿土。《内经》云:“二之气,火反郁,白埃四起,云趋雨府,风不胜湿,雨乃零,民乃康。其病热郁于上,咳逆呕吐,疮发于中,胸嗌不利,头痛身热,昏愦脓疮。”

中运为木运,木火相生,风木正当其位,气候非常温暖,草木生长得很早,虽然有寒气侵袭,但并不受其影响,是故温热病开始发生,其气血怫郁于上部,口鼻出血,眼睛发红,咳嗽气逆,头痛血崩,胁肋胀满,皮肤生疮。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立夏小满二节。地下封藏的阳热,由升而浮,则成夏季。立夏以后地面阳热较多。满者,地面上热满也。曰小满者,比较大暑而言也。此时地面阳热小满,不止旧年降沉的阳热,升现出来的关系。今年太阳由南往北,地面受热的关系,亦居其中。但生物的阳根,则旧年降沉的阳热,负责较多。地面之际,阳热小满,地面之下,阳热已大虚矣。故小满节后,多下寒之时病也。

养生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立夏节气标志春季的结束,夏季的开始。主气少阴君火,客气太阴湿土,火当*,风湿之气,要顺着火去行舒荣,湿土泻火,所以客气太阴加临,反而使主时的少阴君火之气被郁遏,湿气蒸发上升,白云四起,风气在这时已衰退,所以不能胜过雨湿之气,雨水因而下降,是故民亦安康。

但热气郁遏于上部,失衡症状见咳嗽,气逆,呕吐,因火热之气郁于内部而或生疮,以及胸胁咽喉不利,头痛干热,神识昏愦不清,脓疮等。调理时适宜针对太阴湿土这个客气来调理,用甘味之物来补,用苦味之物来泻,用甘味之物来缓急,宜吃红色的谷物,宜吃胡麻,这样太阴湿土就不会成为邪湿对人体造成 。

虽然已入夏季,但北方四月飞雪,非时之气,虚邪贼风,不得不防。一方面,近期异常天气频发,仍需要提防降温寒气侵袭人体的影响。另一方面,近期升温湿热加重,预防虚火上浮,热郁于上。

“岁木太过,风气流行”,今年全年风大,最易受风感冒。风为百病之长,圣人避风如避矢石。风邪会夹杂寒邪、湿邪、热邪等侵入人体,导致风寒、风湿、风热等情况。衣养得当,防风保暖是关键。

木运太过之年,易伤肝脾,脾胃容易受邪。固护脾胃,健脾祛湿是节气调养重点。疫情期间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积极养生调理,提前预防,正气存内,强健体质,扶正气,避邪气,有备才能无患。

夏季应心,心火系统与夏季相通应。《*帝内经·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血脉,在木运太过之年的夏季,除了注意温通心脉之外,更应调摄情志,保持心态平和。

二之气,热气郁遏于上部,湿困中焦脾胃,立夏节气调养整体思路:宣畅上焦,健运中焦,固护下焦,尤其脾胃是调养重点。宜祛湿健脾,温肾固本,温畅肝气,养心安神,根据具体情况清心泻火,滋阴凉血。可选用元阳,5阳,1阳,2清,2阴辨证食用。

脾土藏象系统失衡

固护脾阳,祛湿健脾,避免湿邪困脾。辛丑()年全年水运不及和上半年太阴湿土司天的影响,寒湿为主的气候下,易伤脾胃。壬寅()年全年木运太过,脾胃容易受邪。连续两年全年都对脾胃有长期明显的影响,因此脾胃的调理养护更显重要。

雨湿属于土类,降雨降温明显的地区,特别注重健脾祛湿,温中散寒,避免寒湿困脾,进而肝脾不和。脾胃强健,不但不受木运太过克制,还能脾土生肺金,更好抵御风寒对人体的影响。内外不受邪,脾胃的调养是关键。大吃大喝、吃多吃杂更易导致脾胃运化的失衡。饮食宜有所节制,避免暴饮暴食,忌食生冷冰寒食物。

脾土藏象系统失衡:亿草十八宝以元阳、五阳、元气为主,配合一阳、三阳、四阳、元阴、三阴、四阴、五阴等辨证食用。艾灸选穴建议:中脘、章门、神阙、阴陵泉、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公孙、太白等。

肝木、心火藏象系统失衡

温畅肝气,养心安神。木运太多之年“必先岁气”,要养肝调肝,预防调养肝木的失衡。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肝系统失衡的预防主要以情志为主,肝主疏泄,喜调达,恶抑郁。心主喜,宜开心喜悦。

肝主筋,血管一类有弹性的都属于筋的范畴。今年木运太过,也会影响心火。心主血脉,夏季应心,今年心脑血管问题多发,有基础疾病的朋友更应注意预防调养。调畅情志,适当活动,踏青散步,拉伸筋也会有助于肝主疏泄的功能,调达预防肝木系统的失衡。

肝木、心火藏象系统失衡:亿草十八宝以元阳、二阳、三阳、三阴为主,配合一阳、五阳、元气、一阴、二阴、一清、二清等辨证食用。艾灸选穴建议:期门、章门、带脉、阳陵泉、太冲、行间、丘墟、足临泣等。

肾水藏象系统失衡

温肾固本,固护阳气之根。壬寅()年木运太过,生发过度,收藏不及。《*帝内经》:夫精者,身之本也。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善养生者,必奉于藏。

接下来三之气,少阳相火司天,主气客气均为少阳相火,三少阳相火叠加。火热之气更加旺盛,外热内寒。对于下焦虚寒,肾气不足,易虚火上浮的人群是更大的挑战。

肾水生肝木,温升肝气,木有根,能得水涵养也能更好平衡肝木生发太过。倘若根本动摇抵抗力、免疫力都会随之下降,也会产生许多虚火上浮的失衡。容易上火,手脚冰凉,尤其是下肢腿脚冰凉的人群需要重点调养。

固护阳气之根,使真火伏藏,命根永固。一方面命门火生脾胃土,也会反过来增强脾运化的能力;另一方面相火在位,蒸腾气化功能正常,也能够更好地化生津液,润养阳气收藏。

肾水藏象系统失衡:亿草十八宝以元阳、一阳为主,配合五阳、元气、一阴、二阴、三阴、一清等辨证食用。艾灸选穴建议:命门、肾俞、八髎、关元、中极、太溪、涌泉等。

局部地区气候条件易发失衡及养生调养,可参看《年五运六气养生》

在局部地区,可出现下列气候:

气候温热,少雨多风。在此气候影响下,若为肺阴不足之体,火热易刑肺金,多表现发热、咳嗽,盗汗,胸痛,喘息,咯血等失衡。养生调养时宜清热润肺,止咳平喘,可选元阳,4阳,2清,4阴,2阴辨证食用。若为肾阴不足之体,感受时令之火热,不仅使心火亢盛,且易导致肾中之相火妄动,多表现发热或潮热,盗汗,遗精,尿赤,便秘,失眠,多梦,头晕,耳鸣等失衡。养生调养宜滋阴降火,生津益气,可选用元阳,1阳,2阳,2清,1阴,2阴辨证食用。

雨水过多,气候应温而反凉。在此气候影响下,平时心肾阳虚之体,易于感受寒邪,多表现恶寒发热,无汗,肢冷,烦燥,泄泻,胸闷、气短,心悸,唇舌紫暗等失衡。养生调养时宜温阳益气,散寒解表,可选用元阳,2阳,5阳,元气宝辨证食用。

生活调养建议

1、宜早睡,不熬夜,保持充足睡眠。利于阳气封藏,不易上火。

2、及时添衣,防寒保暖,避免受风受寒感冒,尤其应重视下肢腿脚的保暖。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

3、晨起宜饮用老姜汤健脾益肺,祛湿气。下午晚上宜饮用乌梅汤滋阴润燥,藏阳固本。

4、睡前泡脚,解乏驱寒,引火归元,收降阳气。

5、有太阳宜晒背,壮人阳气,极为补益。

6、食饮有节,切忌暴饮暴食。

7、保持心态平和,心情舒畅。

8、饮用温水热水,减轻脾胃负担。

亿草十八宝时令养生:顺天应时,增强体质。

7点:元阳2、二阳2、老姜汤1

17点:元阳2、一阳2、白水或白糖水

21点:元阴2、二阴2、乌梅汤1

接下来的整个立夏节气,大家可以按照以下三才河图洛书灸配穴进行施灸:

神阙(洛书)、巨阙(河图)、地机(中土)。

而每个节气共三候(15天),每一候(5天)天地之间的能量都会有少许的变化,可以根据下列每候对应的配穴进行施灸:

立夏节气艾灸穴位推荐:

立夏一候(5月5-9日):神阙/命门、心俞、中极、神门、偏历、京骨、太白。

立夏二候(5月10-14日):神阙/命门、心俞、天枢、神门、太渊、金门、地机。

立夏三候5月15-20日:神阙/命门、心俞、中府、神门、合谷、飞扬、太白。

灸前:元阳、二阳、五阳各2~3支

灸后:一阳、三阳、元气各2~3支

小儿节气灸:身柱、神阙(肚脐)、涌泉。

每个穴位3-5遍中土灸法,熟练者身柱或神阙可用河图灸法。身柱通调小儿百病,常灸身柱可提升免疫力与抵抗力,促进骨骼生长与智力发育。神阙健脾胃、通肠道;涌泉滋阴润燥、引火归元。正气存内,自然不受气候变化影响。

灸前:元阳、四阳、五阳各1~2支

灸后:一阳、五阳、元气各1~2支

亿草堂咨询热线

-

(周一~周五上午9:00-12:00;下午13:30-17:30)

相关阅读

雨湿困脾丨学会这几招可祛湿养胃

疫情波及多省,如何心安不惧

春生丨助力孩子爱学习、个长高

亿草经销商招募丨期待加入

你所不知道的亿草十八宝六大特点

艾灸佳品,亿草专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jingzx.com/afhgx/320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