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是全球 一座既有圈养大熊猫又有野生大熊猫的特大都市。
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圈养的余只大熊猫让全球游客慕名而来“吸猫”,“家门口”73只居住在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的野生大熊猫更是让大家充满了美好遐想……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这片豪华熊猫宿舍,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涉及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4个县(市),总面积平方公里,占大熊猫国家公园整体面积的6.6%,占成都市辖区面积的十分之一左右。在这片秘境中,随时都发生着“仙履奇缘”的故事。
Part01修复生态千年飞瀑重现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栖息地的保护和恢复,让“人退猫进”,去年,成都片区34个小水电被配合清退。大邑县小水电站的清理退出,上世纪末消失的小飞水瀑布数小时后便得以重现,落差达米左右。此外,落差是小飞水瀑布2倍的的大飞水瀑布也在小水电站关停后逐渐恢复水流丰沛之势,大飞水千年飞瀑盛景奇观重现西岭雪山。
▲小飞水瀑布
这片秘境,离不开人的推动与保护。为了让大熊猫和它的朋友们有更好的生存环境,居住在国家公园核心区内的村民们,则迁移到大熊猫国家公园周边构成新型聚居区——入口社区。
▲都江堰入口社区——飞虹社区
成都片区不断探索发展与保护的和谐共存新路径。建立了“联合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小区”“高原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小区”等,专门设置了保护小区办公室,每个社区成立社区群众代表参加的15~20人不等的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巡护队,定期进行巡护工作。
▲巡护队开展巡护工作
Part02大熊猫“打卡”越来越频繁目前成都片区已完成大熊猫栖息地修复5.1万亩。随着国家公园建设加速推进,大熊猫出现在红外监控镜头里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在成都片区,几乎每个季度都能拍到两次以上大熊猫活动的身影。
年都江堰片区龙池小草坡海拔米的两台红外线相机,在5月9日同一天多次拍到野生大熊猫在水源处喝水、嬉戏玩耍的珍贵视频。同年10月4日至28日,有两只野生大熊猫分别出现在龙池岗、小草坡等地人工水源处饮水、玩耍。其中一只大熊猫体型较小,为亚成年大熊猫,且首次出现在龙池岗区域。
Part03还原国家公园“原真性”生物多样性逐步彰显
整个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身处多种地理要素交汇、过渡地带。山大峰高、河谷深切,海拔高差悬殊、地势地表崎岖,生境类型多样。有陆生野生动物余种,高等植物余种。布设的余个摄像头、红外相机在年共拍摄野生动物有效照片18万余张,有效视频4.8万个。大熊猫的伴生动物也成了红外视频里的常客。
▲水鹿
▲林麝
▲*喉貂
▲红腹角雉
▲绿尾虹雉雌
年5月13日至22日,为期10天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邑片区野外专项巡护工作中,通过红外相机的记录,发现了金丝猴、雪豹、野牛、马熊、斑尾榛鸡、珙桐等一级国家保护动植物,小熊猫、岩羊、水鹿、红景天等二级国家保护动植物。
▲某紫堇
▲珙桐
大邑片区,因地形优势,还曾首次拍摄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豺的照片,之前豺在四川近30年未发现其踪迹;这里也首次拍摄和发现了成都地区活动的雪豹。
▲雪豹
▲小熊猫
年9月,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彭州管护总站回龙沟区域的红外线相机拍摄到了大量金丝猴活动的图片和视频。影像中,该金丝猴种群大约有50只左右。猴群毛色鲜亮,体态健康,活动范围广泛,在海拔2米到海拔米区域停留了一周左右时间。
▲川金丝猴
今年2月22日,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巴栗坪管护站旁,一头“高山奇兽”羚牛与人类不期而遇,甚至还慢腾腾地和人类对视了10秒,才消失在视野中。视频中被发现的位置海拔大约米,可能因为高山上的植物被积雪覆盖,羚牛到低海拔的地方来觅食。
▲羚牛相遇图
成都正在建设大熊猫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高地,创新引领的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展示窗口已然打开。
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内容来源:红星新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