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在建宁府可谓文星璀璨,在浦城,有杨亿参与创制台阁体,名噪朝野,在崇安,出了个家喻户晓的词人柳永——“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其实,在当时的建安也不落下风,有个建安词人——*昇载入史册,可惜后人了解他不多,今以此文推介。
打开电脑,一查建瓯名人就有*昇和他的《花庵词选》介绍:
“*升(生卒年不详)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建安(今属福建建瓯)人。不事科举,性喜吟咏。以诗受知于游九功,与魏庆之相酬唱。著有《散花庵词》,编有《绝妙词选》二十卷,分上下两部份,上部为《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十卷;下部为《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十卷。附词大小传及评语,为宋人词选之善本。后人统称《花庵词选》。
淳佑九年()胡德芳序云:“玉林早弃科举,雅意读书,间以吟咏自适。阁学受斋游公(九功)尝称其诗为晴空冰柱。闽帅秋房楼公闻其与魏菊庄(庆之)为友,并以泉石清士目之”。《中兴以来绝妙词选》末附自作三十八首。其《木兰花慢。乙巳病中》词云“念少日书癖,中年酒病,晚岁诗愁。”乙巳为淳佑五年(),据此,其寿当逾六十以外。《四库总目提要》谓其词“上逼少游,近摹白石,九功赠诗所云‘晴空见冰柱’者,庶几似之”。冯煦《蒿庵论词》则谓其词专尚细腻。”
从这两节文字中,我们可以知道:*昇是个酷爱诗词的人,他不仅自己填词,还爱搜集唐宋各位名家的词作并把它编写成集子,分享给世人。我们先来看看他的词作有:《南柯子·兰佩秋风冷》、《月照梨花》、《蝶恋花·百计留春春不住》、《感皇恩·骑鹤上扬州》、《长相思·惜春归》、《长相思·砧声齐》、《长相思·天悠悠》、《卖花声·秋色满层霄》、《贺新郎·倦整摩天翼》、《行香子·寒意方浓》、《西河·天似洗》、《南柯子·天上传新火》、《木兰花慢·问春春不语》、《木兰花慢·问潘郎两鬓》、《木兰花慢·自沈香梦断》、《贺新郎·自扫梅花下》、《贺新郎·莫恨*花瘦》、《贺新郎·风送行春步》、《卖花声·莺蝶太匆匆》、《秦楼月·心如结》等。
这些作品如何呢?摘录几首让看官们欣赏一下:
长相思·天悠悠
宋*升
(秋怀)
天悠悠。
水悠悠。
月印金枢晓未收。
笛声人倚楼。
芦花秋。
蓼花秋。
催得吴霜点鬓稠。
香笺莫寄愁。
《月照梨花》
宋*升
(闺怨)
昼景方永。
重帘花影。
好梦犹酣,莺声唤醒。
门外风絮交飞。
送春归。
修蛾画了无人问。
几多别恨。
泪洗残妆粉。
不知郎马何处嘶。
烟草萋迷。
鹧鸪啼。
《水龙吟·少年有志封侯》
宋*升
(赠丁南邻)
少年有志封侯,弯弓欲挂扶桑外。
一朝敛缩,萧然清兴,了无拘碍。
袖里阴符,枕中鸿宝,功名蝉蜕。
看舌端霹雳,剧谈玄妙, 世、疑无对。
阆苑醉乡佳处,想当年、绿阴犹在。
君仙寄语,不须点勘,*神功罪。
碧海千寻,赤城万丈,风高浪快。
待踞龟食蛤,相期汗漫,与烟霞会。
鹊桥仙·春情
*升〔宋代〕
青林雨歇,珠帘风细,人在绿阴庭院。夜来能有几多寒,已瘦了、梨花一半。
宝钗无据,玉琴难托,合造一襟幽怨。云窗雾阁事茫茫,试与问、可杏双燕。
评解:这是一篇仕女伤春图。上片是写暮春时节,花事将近的景象,下片则是写由此生发的一腔感怀。怀春、伤春,都是闺怨诗中常见的主题,其中的“春”字,既可指春天讲,又可喻男女之间的爱情。*升此作写的是花事将尽的暮春,女主人公触景伤情,感怀人生恨怨。*升此作全篇不过五十六字,但在抒发伤春之情上写得波澜跌起,很有层次。词中的女主人公,在雨歇风定的暮春时节,闲步庭中,偶见梨花半落,讶然失惊,于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先是由花落而伤春,然后由伤春而伤己, 又由伤今而怀往,真是“芳心一点,幽恨千重”。其中,“已瘦了、梨花一半”、“试与问、杏梁双燕”等,都是巧妙化用前人的名句,颖脱而出清新之词。
重叠金·壬寅立秋
*升〔宋代〕
西风半夜惊罗扇。蛩声入梦传幽怨。碧藕试初凉。露痕啼粉香。
清冰凝簟竹。不许双鸳宿。又是五更钟。鸦啼金井桐。
评解:西风蛩声,入梦幽怨,秋已悄然而至。碧藕试凉,清冰凝簟,气候已截然不同于夏夜。何况五更钟响,井桐鸦啼,在在皆是秋声。季节移人之感,为此词造出一种特有的气氛。
从以上几首他的词,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词既有花间词的风格,也有柳词的通俗之处,善于把写景与抒情结合,情景交融,把闺怨诗写到 。除了自己填词,他也擅长编词集,他编写的《绝妙词选》二十卷,上部为《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十卷;下部为《中兴以来绝妙词选》。*昇《花庵词选自序》云:“中兴以来,作者继出,及乎近世,人各有词,词各有体,知之而未见,见之而未尽者,不胜算也”。其意盖欲以继赵崇祚《花间集》、曾慥《乐府雅词》之后。书出之后,不仅得到宋人的好评,后世许多文人也好评不断。《花庵词选》全书二十卷,书成于淳祐己酉,前十卷选唐宋诸贤之词,始于李白,终于北宋王昴,凡一百三十四家,《四库全书花庵词选提要》说它:“搜罗颇广”,“所录多典雅清俊,非草堂诗余专取俗体者可比”;《福建通志》亦云:“升本工词,极精于持择”,“去取亦特为谨严”。他的作品和编的书不但为时人所需还进入四库全书,这是建安文人对国学的贡献。
这样一个在文学史上卓有建树的建安文人、*氏名人,我们有必要来探究一下他的族史问题。从建瓯名人传来看,他是南宋淳祐时期的建安人,淳佑(年-年)是宋理宗赵昀的第五个年号。但今天的常州武进县有三支*氏都称他们是*昇的后裔,我们一一来看一下吧。
一、江苏常州毗陵东直*氏。
“吾祖世居福建,原籍兴化府莆田县凤国里仁堦乡,自国朝顺治八年,德基公次子玉林公始迁常,卜居于城东门外。厥后南宋*公仕毅,字子洪,福建莆田人,游于吴返于闽,师于朱文公,著述甚富。其后裔孙德基公子玉林公游常以鼎革兵阻遂为迁始祖。清顺治八年,*逸士(字玉林)自福建莆田县凤国里仁堦乡迁来常州东门外。以逸士之父德基为一世祖。”他们还引入一些材料:《花庵词选》的编选者*升,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南宋建安(今属福建建瓯)人,《四库全书总目》考为建阳人(建阳与建瓯今同属福建南平市)。
这个材料显然时间对不上,这个玉林公是*德基的儿子,是清顺治年间迁来的不是南宋人。
二、江苏常州武进毗陵浮桥*氏。
“*遵公以上世系
01世*叔达,*庶之子。
02世* 柮,叔达之子。
……
09世*景祥,叔达九世孙
10世*普卿,景祥之子。
11世* 遵,普卿之子,字至善,好松轩,江西临江府清江县荷湖人,迁常始祖。 家族名人有:
*仲则(-),名景仁,字汉镛,自号鹿菲子,江苏武进(常州)人,自称*庭坚后裔。四岁丧父,家贫力学。十六岁参加常州府童子试获 名秀才。然“生于盛世运偏消”,时乖命蹇,落拓平生,年仅三十五岁就贫病以终。
南宋*升编。*升,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闽(今福建闽侯)人。生卒年不详。宋理宗淳熙九年()胡德方序称:“玉林早弃科举,雅意读书,间从吟咏自适。”工诗词,著有《散花庵词》1卷。此书编于淳熙九年,其序次系“随得本之先后,非固为之高下也”(《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十编者按语)。前后共20卷,收词多首。前10卷是《唐宋诸贤绝妙……》”
这个*庭坚后裔直接把*昇当作家族名人但又把一世祖认作*庭坚的兄弟*叔达,显然是自相矛盾的。
三、常州武进横林*氏。
他们的始迁祖是*祐,字大有,明永乐间贡生,他们始迁祖是江西修水迁来的,他们的族谱里不但有玉林公传,还有玉林词品介绍。但谱上说*昇公是邵武人。
玉林公传
*升,字叔旸,号玉林,福建邵武人,少领乡荐不第即弃科举,雅意读书。间从吟咏自适,足迹半天下,短棹挂壶,辟疆濠濮靡不熟湘雨湖风靡不历,以及鸟弄蛇盘猿啸虎嚎之窟靡不到。贫,家有竹,好事,家有石或花来异国或琴畜,异时即过,从而赏之,狭里旗亭狗马丸剑邱墟,每咨嗟凭吊,短咏长吟,以自发其性情之蕴,所至贤豪和者户外之履常满,其神气啸傲大约在云兴霞蔚、围嶂镜波之内。举人世蝦蟆傀儡,抢攘忙迫之态,对之如云去,天空冰融云净也,以子灏为常州郡守,偕弟叔献就养于任遂家焉。叔献登嘉定王容榜进士,一门之内雍和整肃,先生之教也。建散花庵于舍旁,淑他水之滨,供佛其中,与高僧羽客谈元说偈,更自号为花庵词客,云暇日裹集词人。长短句始自盛唐,迄于昭代。博观约取发妙音众乐,并陈之际花前月底,举杯清唱,合以紫箫,按以红牙,飘飘然作骑鹤扬州之想,阁学游受齐称其诗为晴空冰柱,闽帅楼秋房闻其与魏菊庄为友,以泉石清士目之,先生年逾百龄,缙绅名士竞为诗文,以记其盛,其孙宣等襄刻之著,有《玉林文集》十二卷,撰有《花庵词》二十卷行于世。先生七子而登进士者,灏仕常州守,卒于任。,向子曰:以先生工于词赋,落魄远游,谓是司马长卿之流,及读其戏题玉林诸词,不觉卧游而愿学焉。其殆当世之五柳先生,与恨不绘玉林图悬之,砚北时读先生词数过耳。
赐进士第兵部郎中湖广安抚使兼知漳州,兰陵向士璧撰。
——摘自常州宝善堂《横林*氏家谱》卷之六
读这个传记,可以看出他是个笑傲江湖、吟咏自适的高人,他有七个儿子其中*灏当常州郡守,还有个弟弟叫*叔献,他们曾就养于任遂家,后来他的弟弟考中进士,他们家才雍和整肃起来。他曾建散花庵笃信佛教,谈元说偈,自号花庵词客。他受学于游九功,与魏菊庄为友,他被后人称为司马相如、五柳先生。
从以上材料中涉及讳*昇公的有五个地方:建安、建阳、邵武、莆田、修水。他究竟来哪里呢?我们也做一探究吧。
首先,*昇是建安还是建阳人,从很多资料来看,只有个别族谱说他是建阳人,因为他的老师游九功是建阳人,因此,可能他去建阳求学,被误当作建阳人,
其次,他是否邵武人呢?我昨天把《玉林公传》发给正在邵武开会的峭山公有关研究的老宗亲看,他们也一下看不出来,他们说《玉林公传》只说*昇公是邵武人,并没有说他出生于邵武,如果是邵武人很可能是江富*氏*中的后人。因为*中的后人很多分布在江南苏、锡、常一带。
第三,可是常州武进的几支*氏目前都把自己对接到金华五族中,有的还认作修水*氏*庭坚的后裔。据《西麓双井*氏族谱》载,*庶有五子:大临、庭坚、叔宪、叔达、仲熊。*庶兄弟*廉也有五子:叔豹、叔向、叔夏、叔敖、贡净。他们中都没有叔旸。如果是与*庭坚同时代人可查到的资料是:“*庭坚(年8月9日-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 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那么*昇是大约到年代的人即北宋神宗时期的人,可是上面材料说他编书是在南宋,他的弟弟登嘉定(~年)王容榜进士(网上说王容榜进士是淳熙十四年年)。两者差了一百多年,显然不可能是同一个人。再来看*昇求学的先生游九功是什么时期人吧:“游九功(-),字勉之,又字禹成,号受斋,建阳(今属福建)人,游九言之弟。”后者会对得上。这样就可以排除*昇是修水这一支了,因为叔字辈在古代很多支*氏都有过,同名者更是多如牛毛。
第四,《横林*氏家谱》记载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就在我一头雾水时,横林*氏后裔宗亲发来了他们的谱中的世系图,有几个地方与《玉林公传》对不上,在谱中二十四页,*中的儿子只有*曦、*昇,没有传记中的弟弟*叔献。而*曦也变成了哥哥。*曦:字仲寅仕至苑马丞。在横林*氏新族谱中他们只认修水*氏,因此他们不大可能是邵武*昇后裔。
*昇公是何时何地人,我们也作一研究吧:
根据长年研究*氏历史的湖北*诚琼宗长转给我的材料:《世系图》载*庶有六子,曰苍舒、大临、庭坚、叔献、叔达、仲熊。而陈师道《李夫人墓志铭》则称*庶有五男四女,五男中庭坚为次,无苍舒(见《后山集》卷十六)。考诸庭坚诗文集,对大临、叔献、叔达、仲熊都屡有称引,而无一处提及苍舒。因此,陈师道之说较为可信。不过,考庭坚诸兄弟之名,多取自先秦人名,如*廉之子叔向取《左传》晋大夫之名,叔夏取《论语》孔门弟子之名,叔敖取《公羊传》周景王大夫名。而大临、庭坚、叔达、叔献、仲熊五弟兄以及*廉之子叔豹、*襄之子仲堪均取自高阳氏子“八恺”和高辛氏子“八元”之名。仓舒为“八恺”之首,据*氏兄弟取名的惯例,从兄弟中很有可能有名为苍舒者,但行第及事迹已不可考。从这些材料看来*叔献就是*庭坚时代人。
从以上材料来看基本可以排除横林*氏是修水*氏,理由是:一、时间上叔献是北宋人,*昇是南宋人,两者差了一百多年.二、人名上一个是*曦,一个是*叔献,对不上号.三、支系上一个是邵武江富*氏,一个是金华*氏后裔,历史上从来没有记载修水*氏有人迁建安的。
我们再引《横林*氏家谱》中的《玉林百岁词附》记载来看一下:“先生余殳行也,余追随杖履诗酒唱酬者数十年,先生徙居晋陵不相见者又几许年矣。岁甲辰为淳祐改元之四年中和节日,先生百龄诞辰也率儿子艾命舟相访,喜述小词冀侑一觞云。——延平八十四岁双溪冯取洽具。”这是*昇的粉丝冯取洽八十四岁时率儿子冯艾去晋陵郡(今天的常州)拜访*昇时写下的文章,如果文章属实的话,淳祐四年(宋理宗年),*昇已百岁,那么减去一百,*昇约年出生即宋绍兴十四年,这一年游九功20岁,*昇1岁。
昨天晚上,*燕宗亲还转来了网上“江南谱社”武进圻庄*氏的重要材料,他们也称自己是邵武*氏*中的后人,还建了常州地区 的*氏大宗祠,奉*中为始祖。不过这是混合了邵武*氏与修水*氏的大家族,如:他们既奉*中为始祖,又认叔献为族中名人。他们迁入常州的原因是其孙*灏绍兴24年中张孝祥榜进士,绍熙四年出任常州郡守,奉父玉林公,资禄以养,玉林公慕圻庄风土淳美遂卜居于此,是为迁常始祖。不过《横林*氏家谱》上记载*灏是*中的孙子、*昇的儿子:字文振,一字商伯,世居邵武,朱子守南康,日尝从学焉,故又为都昌人登进士,宋光宗绍熙四年知常州。
另外,重庆*永贵宗长也是邵武*氏后裔,他研究*氏历史几十年了,考查过多地*氏遗迹,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