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源自中国,这些表述酱的字,醓醢,麋臡,

北京看痤疮的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14/9184600.html

#风味 第二季#在《风味 第二季》第3集《酱料四海谈》中,解说了许多国家酱料的制作和文化。但对中国酱料的起源,解说的不多。

现代酱料

中国酱料的起源首先来自盐的发现和使用,盐的发现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原始社会时代,《禹贡·青州》中有“青州盐”,《乐府》中有“*帝盐”,这些都证明盐在华夏祖先时期就被发现和使用。而盐的广泛使用则为周为盛。《周礼·天官》中有:“盐人,女盐二十人”的记载,说明周时,盐已是一个产业。

制盐

华夏先人的智慧在于用盐来科学贮藏蔬菜、肉类,这早于国外N多年。由蔬菜、肉食的腌制,演化了中国酱的出现和发展。《周礼·天官·醢人》:“朝事之豆,其实韭苴、醓醢,昌本、麋臡,菁菹、鹿臡,茆菹、麇臡。”郑玄注:“昌本,昌蒲根,切之四寸为菹。”,可见周朝时,酱就出现了。

现在人称之为“三臡八菹”,三臡指的是:麋臡、鹿臡、麇臡。指狍子、鹿、獐子做成的肉酱。八菹指的是:韭菹、昌本、菁菹、茆菹、芹菹、深蒲、箈菹、笋菹。指腌制的八种蔬菜酱。

肉酱

古代关于酱的形容有以下,看你能认识几个。

韭菹、醓醢、昌本、麋臡、菁菹、鹿臡、茆菹、麇臡、芹菹、兔醢,深蒲、醓醢,箈菹、雁醢,笋菹、鱼醢。

菹:读音zū,释义:以醯酱腌渍之菜。

醯酱:读音 xījiàng,释义:醋和酱。亦指酱醋拌和的调料。

醓醢:读音 tǎnhǎi,释义:是指带汁的肉酱,出自于《诗·大雅·行苇》。

臡:读音 ní,释义:意思是肉酱。

麇:读音:jūn,指獐子。

醢还是古代的一种刑罚,指把贪官剁成肉酱。现在要有这刑罚,还会有几个贪官?

古人已把这些肉酱、肉酱汁和蔬菜(韭、乌葵、楚葵、昌本、蒲蒻、笋竹萌)混配在一起制作成食物,并视其为美味佳肴,这也开启了酱菜的以后发展。

古代的肉酱都是生肉做的,就像《风味 第二季》第3集《酱料四海谈》中的牦牛酱一样,也是生的。现在已很少有人做了。反而是以发酵为基础的各式蔬果酱,越来越流行。我们日常烹饪中所用的,都是这些,就像豆瓣酱之于川菜,已是菜肴之灵*。

川菜

中外酱料使用的 不同,就在于,我们通常是在食物的烹饪过程中,如腌制、炒制、红烧,是让酱料融入到食材之中,而国外的酱料,往往是附于食物之表面。融入食物之中,则变化无穷,附于食物之表,则去繁从简。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中国菜的博大精深,中国菜讲究色香味,而色香味大多都出于对酱料的使用。

法式餐

引香入味,酱的制作,又离不开形形色色的各种香料。

感谢大家的阅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jingzx.com/afhhy/5295.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