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秋色
□薄文军
最喜欢东营的秋天,风清而不寒面,水冷而不刺骨,黄叶满枝尚未凋零,天空高远未觉茫然。东营秋色,总能让人生发出许许多多的遐思,激发出许许多多的灵感。
东营是一座四季分明的城市,也是一座陆上没山、海里没岛的沿海平原城市。许多人认为这是东营的遗憾,但这又何尝不是东营的可爱之处。大河大海、沃野平畴,已然是上苍的一份特殊眷顾;四时更替,春华秋实,更是大自然的一种无言启迪。而当你凝神远眺,仔细品味,那一望无际的茫茫原野又何输于万仞高山的峥嵘巍峨呢?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其实,四季如春是一种风采,四季分明也是一种风采。树木常青是一种境界,树叶凋零也是一种境界。落叶乔木的伟岸,是那些雍容华贵的名花异草所难以企及的,也是那些常绿乔木所体会不到的。
宽阔笔直的马路上固然是车水马龙,但黄叶铺地的人行道上,却能给人一份恬淡与闲适。早晨旭日东升,傍晚夕阳西下,漫步在这林荫匝地的人行道上,总有一种置身油画之中的感觉。城市的喧嚣近在咫尺,却并不受干扰;渐冷的秋风即将迫近,却不必畏惧。若能携了家人同行,那就更加超脱,更加心无旁骛,无须在意周边的更多变化了。
东营是座刚及而立之年的新城,街道、楼群、水系、绿地、公园、广场,一切都是新的。在广阔的沿海滩涂上创建新城,少了老城市的许多纠结与拘谨,整个城区布局上挥洒自如、淋漓尽致。而东营人开荒拓野、战天斗地的那份基因,也注定了这座城市纵横捭阖、恢弘大气,别有一番韵致。
东营的主城区被水系、森林所环绕,大面积的湖泊、草坪、湿地与组团式的建筑群相辉映。大水面、大绿地、大空间的格局,河湖相连、立体绿化的创意,让年轻的东营平添了几多灵秀之气。城区多的是锦绣如屏的街头绿地,星罗棋布的公园小品,参与性强的城市广场,随处可及的健身路径。每每从一些大城市归来,刚刚体验过那些窄窄的小巷、拥挤嘈杂的街道、名气很大容量极小的花园,总会对东营生出许许多多的欣慰。
经常盼望炎热夏季之后那一个个金风送爽的秋季。城市的天空更加高远,城市的气息更加清新,城市的脚步更加轻盈,美丽的东营在收获之后孕育着新的希望。仍然有花,仍然有绿,仍然有持续的发力,仍然有无悔的担当。
东营秋色,成熟、豁达、深沉、隽永,而又不乏活力与生机。
作者简介
薄文军,男,汉族,年3月出生,山东省东营市人,研究生学历,现任东营日报社总编室主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山东黄河文化经济发展促进会常务理事,入选“齐鲁文化之星”“东营文化英才”。
著有地域文化书《穿越黄河口》《黄河口旅游文化》《东营进士全传》《黄河口抗日战争史》,新闻写作理论书《解构地域新闻》,时评文集《与专家对白》(教育卷),长篇报告文学《印象科达》。与人合著地域文化书《垦区——山东战略区的稳固后方》《印象垦利》《沧海桑田黄河口》《垦利文化通览》《东营旅游》《东营文旅地图》等。参编书籍《山东区域文化通览·东营卷》《东营图志》《利津文化丛书》《黄河口特色旅游文化》《教师口才学》《教师口语艺术》《回眸与展望》等;参与撰稿书籍有《中国状元全传》《中国宰相全传》《三农之路》等。
年10月在上海《少年文艺》发表短篇小说处女作《一杆洞箫》,迄今已在多家报纸杂志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各类文学作品余篇首。从事专职新闻工作以来,先后有各类新闻作品余篇见诸报端,多篇新闻理论文章在专业期刊发表。电视散文《琴音》在中央电视台一、三频道多次播出,获全国、全省银奖。
有文学、文史、新闻作品余篇次在全国及省市级大赛评选中获奖。多部作品获得东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东营市精品工程奖、黄河口文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