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庆松山自然保护区,百花山葡萄开花、结果,成功繁育;
在京西门头沟,槭叶铁线莲在崖壁上迎风绽放;
在北京动物园,国内 青头潜鸭人工种群建立;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大鸨选择一片农田越冬栖息。
……
人们喜爱并欢迎这些新朋友,也从它们嬉戏的身影中,感受着北京生态环境的逐年向好。
从“警戒线”上拉回来:极小种群物种绝处逢生
“种群数量少、生境狭窄或呈间断分布、人为干扰严重和濒临灭绝,是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最显著的特点。”北京市园林绿化资源保护中心主任*三祥介绍,近年来,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植物回归相结合的综合保护理念,被应用到极小种群物种的保护中。
处于“濒危”等级的百花山葡萄,全世界只有北京才有,现今仅存2株野生个体。年,这种数量极度稀少的野葡萄通过迁地保护的方式来到延庆松山;年,两株无性繁殖幼苗开花、结果;年,40株有性繁殖的实生苗被种在了松山自然保护区内。“以人工途径,将生存受威胁物种、区域特有物种或具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迁出原地,另寻合适场地予以保护和培育。”*三祥说,这标志着百花山葡萄迁地保护初步成功。
清明前后,在京西门头沟,与房山紫堇、独根草并称“崖壁三绝”的槭叶铁线莲迎风绽放,一簇簇白色花朵在灰*色的崖壁映衬下,尤其动人。槭叶铁线莲主要生长在石灰岩山地悬崖峭壁上,不耐旱,旁边必须有水流,对环境要求苛刻。每年,当槭叶铁线莲一冒出花骨朵儿,京西林场就启动保护措施,其所生长的崖壁暂停对公众开放,护林员专门值守,24小时视频监控,严防盗采。
绝地逢生的不仅有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还有极小种群野生动物。
绿头鸭。王浩摄
“青头潜鸭对水质要求极高,是一种对生存环境非常挑剔的水鸟,全球种群数量不超过只,被称为‘鸟中大熊猫。”在北京动物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青头潜鸭时而钻下水面叼起小鱼,时而激起波浪梳洗羽毛,轻盈活跃的身姿引人注目。
工作人员介绍,年,北京动物园围绕青头潜鸭引种和人工孵化技术开展工作,建立了国内 青头潜鸭人工种群,在鸭卵孵化、胚胎发育、人工育雏等阶段积累了宝贵的科学数据。
另外,北京对麋鹿等 重点保护动物,也建立专门机构进行保护和繁育,麋鹿数量从最初的38头扩繁到现在的多头;另外,对黑鹳、褐马鸡等重点保护鸟类,设立保护区,房山十渡的黑鹳集中生活区形成的固定种群有多只。
大鸨在通州过冬:农田生态建设助力城市生物多样性
年12月,3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光临北京,选择了一片位于通州的农田作为越冬栖息地。这3只大鸨中有1只雄性2只雌性,其中的1只雄鸟和雌鸟并不是 年选择这里作为越冬栖息地,它们是这片玉米地的“老住户”了。
“大鸨平时以草籽和谷物为食,栖息地便会选择在庄稼地和开阔的草原上。”北京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李理介绍,北方的农田在冬季基本无人打扰,并且视野开阔适合抵御天敌袭击,除了大鸨,猎隼、黑翅鸢、红隼、长耳鸮、雀鹰等猛禽也都在此停留过。
近年来,北京的农田生态建设推出了一系列提升农业生态服务价值的技术和措施。如对农田边际田埂采用多年生作物覆盖、农田周边植入蜜源性植物缓冲带,以及农田内部设置甲虫堤等,这都有助于周边授粉类昆虫、捕食类节肢动物、小型哺乳动物的栖息和繁殖,也可以为一些捕食性鸟类提供多样性的食物来源,稳定生物种群,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平衡。
大鸨选择农田越冬栖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北京大规模实施的玉米冬春留茬覆盖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一方面降低了农田冬季裸露的风沙隐患,另一方面农作物收割后散落的籽实可以作为大鸨的食物来源。
绿头鸭。王浩摄
给受伤动物一个家:推进野生动物收容救助
一盏无影灯,一身白大褂,耳插听诊器,手握注射针……38岁的兽医师刘醴君已经在北京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工作了10年。
“每天收治市民送来的受伤受困野生动物,少则几只,多则几十只。”刘醴君边说边给一只腿部受伤的苍鹭包扎。“从最初每年 百只到现在的上千只,救治数量逐年递增。”刘醴君说,数据的攀升,体现了北京市民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
让受伤的动物好好养病,有吃有喝,还给提供一处温暖的落脚地。数据显示,年至年间,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接收救护野生动物2万余只,其中鸟类就有1.9万余只。
“收治的鸟类居多,是因为北京位于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上。”刘醴君介绍,另外,随着近年来北京警方治理走私贩卖和非法饲养野生动物力度的加大,罚没的野生动物也会先送到这里,经评估具备野外放生条件的放归,不宜放归的转入饲养康复笼舍。
“动物们被精心照顾,会对你们有依恋吗?”面对提问,刘醴君的回答让人意外,“会有,但这不是什么好兆头。”他说,动物一旦对工作人员有了感情,野外放归的成功率就会降低。所以兽医和饲养员会尽量隐藏起对动物的疼惜,与它们保持一定距离。“况且,若动物对人类放松警惕,某种程度上也会让他们的野外生存产生风险。”
“皮之不存,毛将附焉”。相较于保护野生物种本身,栖息地的保护才是野生动物保护的实质内容。
年,“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被首次写入城市总体规划;年,北京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达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26.1%。也是从这一年起,北京建设了城市森林、小微湿地,逐步恢复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促进了区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维持。
令人期待的是,“十四五”期间,北京要建设处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在森林、大体量公园和绿地中选择隐蔽性强、食源植物多的区域,搭建昆虫旅馆和人造灌木丛,为小动物营造栖息地。同时,打通动物迁徙通道,促进野生种群的恢复。这些都彰显了北京践行绿色发展方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治理理念,北京终将也必然会得到自然慷慨的回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