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白菜,你们竟有这样古雅的名字

萝卜白菜

对于素食者的我来说,最幸福的莫过于公公种了不少蔬菜,尤其是在这非常时期。

每天,变着花样地料理这些蔬菜。

同时也在想,这些蔬菜,古人是不是也常吃?它们在古代又叫什么名字?我只知大白菜叫菘,索性翻翻典籍,查查它们的历史。

蔬中青松——大白菜

大白菜

大白菜是公公每年冬天必种的蔬菜之一。通体雪白,唯叶子偶尔泛点青。

总觉得大白菜是最通俗的蔬菜,大江南北的餐桌上都有它的身影,还是北方人主要的越冬菜之一。记起小时候在青海,见过远房亲戚厨房墙边整齐码着百来斤大白菜。

还有不少和它有关的俗语,什么“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形容每个人所爱不同。“赚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我们做老师的常用此来吐槽这份工作的艰辛。

可大白菜还有一个非常古雅的名字,叫“菘”。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引用宋人陆佃的解释:“菘,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今俗谓之白菜。”因为大白菜不畏霜雪,四季皆能生长,有松柏之节操。

陆佃,南宋大诗人陆游的祖父。陆游也喜欢种菘,“可怜遇事常迟钝,九月迟迟种晚菘。”“拟种芜菁已是迟,晚菘早韭正适时。”“桑下春蔬绿满畦,菘心青嫩芥苔肥。”

挺想知道陆游怎么烹饪大白菜?

东坡说:有了萝卜等,为什么还要吃鸡和猪?

萝卜

白菜的孪生兄弟白萝卜,也是公公不会遗忘的蔬菜。

公公也试着种过樱桃萝卜、青萝卜、心里美等,皆以失败告终,唯独大白萝卜,从来不辜负人的辛劳。

同样,萝卜也有很别致的名字,叫“菲”。《诗经·邶风·谷风》有:“采葑采菲,无以下体。”想象那时候的人指着白嫩嫩、水灵灵的萝卜叫“菲儿”,该是多么温柔。

萝卜还叫“芦菔”,《后汉书·刘盆子传》:“时掖庭中宫女犹有数百千人,自更始败后,幽闭殿内,掘庭中芦菔根,捕池鱼而食之。”西汉末,更始帝刘玄兵败后,赤眉*将宫女们幽闭殿中。没有食物供给,女孩子们只能挖掘庭院里的萝卜,捕捉池塘里的鱼充饥。可惜殿中的萝卜数量太少,支撑不到解禁那刻。

宋代美食家苏东坡也特别青睐萝卜,“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勿语贵公子,从渠醉膻腥。”经历人生大起大落的苏东坡,一根沾着露珠的萝卜,也觉得是人生中的小确幸。

另一首《撷菜》:“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秋来,萝卜、芥菜都有子子孙孙,能满足人们的口腹,为什么还要去吃鸡和猪呢?这首诗也成为丰子恺《护生画集》中的素材。

是啊,世间食物何其多,为何非要猎奇,去大啖野味?

不尊重其他生命,也不会被其他生命所尊重。

芹菜:本名就很诗意

芹菜

去年,公公种的芹菜迎来了大丰收。家里盛放芹菜的水桶似乎没有空过。

这是一种保鲜方法,将芹菜根部浸入水中,放多日,叶子不曾蔫。

春秋时期,人们为鲁禧公高唱凯旋庆功之歌,便有芹菜的身影:“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泮水,鲁侯宫前的水池,后来指代学宫。古人入学后,可以采泮水中的芹,所以入学又叫“采芹”。秀才称采芹人。

《列子·汤问》记载了宋国一农夫,献给乡豪芹菜,并自夸有多好吃,乡豪一尝,口腹大受罪。每个人所喜好的终究不同,“我之蜜糖,彼之砒霜”。不过“献芹”的典故从此流传下来,用于自谦送人的礼物菲薄或者提的建议鄙陋。也诞生了一个成语——略表芹意。

浪漫的文人又创造了另一个词汇——芹泥,指燕子筑巢用的草泥,史达祖《双双燕·咏燕》中“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春雨融融浸润芹泥,燕子们纷纷衔来筑巢垒屋。

《尔雅》记录了它的另一个名字,楚葵。多像一个美丽少女的名字。可后人的诗中较少用及,陶渊明倒有一句:“流目视西园,晔晔荣紫葵。”

大概芹已经够雅了,用在诗词曲赋中,完全没有违和感。

芹菜

无论叫萝卜白菜,还是菘和菲,它们滋养了整个民族的肉身和文化,其功其德,譬如日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jingzx.com/afhzp/584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