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本地龙脉始祖山,最美不过龙头尖,一脚

这是一场迟来的相遇。

很早就听闻龙华山是长沙本地龙脉始祖山,几经计划搁浅,终于在这个仲秋时分得以成行——择时不如撞日,这是一次完美的徒步,领略到了几近最美的风景。

龙华山是幕阜山余脉南伸至平江、浏阳、长沙县的三县鼎足之地,主峰龙头尖,海拔.9米,为三县界山,“耸立其中,有如游龙昂首”,故名;

又传乾隆帝曾在龙华山题“瑞云峰”三字,有“瑞云峰”之称。

龙头尖往南、向西绵亘起伏数十里,“脉如苍龙,无处不华”,谓之“龙华”;

“凡在大河之东、涝水以北之山,皆由此发脉”(《长沙县志》),被视为本地山脉之始祖,故长沙人又称其为“少祖山”。

网上多把龙华山说成是“长沙县最高峰”,其实是不准确的。

长沙县的最高峰是北山镇的明月大山主峰、海拔.6米的陡壁石。可能因为明月大山的主体部分在汨罗,又只比龙头尖高了5米,以讹传讹,龙华山就成了“第一高峰”。

山虽不是最高的,风景却是最美的。龙头尖的山顶我认为在长沙属于“天花板”级别。

龙头尖之高,山峰无任何遮挡,视野开阔,四周群峰,气势磅礴;山下有广阔的平地,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山顶还有大片的草地。

风景美,爬山的体验也很好。

龙华山是非常纯粹的爬山,山中无住户,林间山径一路到顶,除了翠木繁花,鸟叫虫鸣,其它什么都没有。

对于喜欢“野”外的人来说,这是非常完美的爬山地点,甚至可以说,龙华山才是真正的爬山。

从长沙县和平江县都有线路上山,我们从长沙县方向上山。导航「龙华山」,路尽车停,直达山脚,再往前走两三百米就到了登山口。

徒步的路线也极为简单,沿着主要的明显的路一直走就可以了,只有最开始有两处岔路口要特别留意下:

先走过一段峡谷间的荆棘小路,茅草丛生,十分茂密,此时阳光还未扫尽山岭,晨露沾衣,别有一番情趣。

渐入山林,溪水相伴,跨过几座石木小桥,又看到一些新奇的花果:紫堇、鸢尾、接骨草...

如今的人舒服惯了,懒得走路,也就少了很多乐趣。

接骨草

羊肠小道在林间穿梭,蜿蜒向上,林木蔽天,穿行其间,有一种很质朴的登山感受,大概因为路上只有我们两家人,原始而清静。

走走停停两个多小时。钻出丛林的瞬间,迎目而来的是一大片绿茵茵的草地。

一边就是悬崖。

此时只觉得天高地阔宇宙无限,之前的劳累都随风而逝,只剩心旷神怡与胸怀顿阔。

最美的是此刻的光影,阳光将白云的影子投映在起伏的山峦上,让人想起杜甫的“阴阳割昏晓”,影随云动,忽明忽暗,相机永远拍不出肉眼所见的美。

这是当地人在山顶建的一个滑翔伞基地,一共有上下两个平台。肆意美拍了一番,继续往上走。

路转山头忽见,又一个听取“哇”声一片的绝美取景地。悬崖边上,一条小径直通云霄,很有武功山的感觉。

看,多么白的云啊,走过去,你会融化在那白云里!

走过去,就是滑翔伞基地的起飞场,一个更大的平坦的大草坪。

峰顶的观音殿近在咫尺。庙前一棵木槿开得正盛。

观音殿后就是顶峰大庙——龙头尖石庙,始建于唐,为全石料修建,无一砖一木,中殿保持至今,内存“瑞云峰碑”一座。

自唐代以降,道释两家皆仰其峰高锦秀,均造寺庙于峰峦,龙头尖成为长、平、浏三县两教活动中心;至解放前夕,龙头尖上仍存五座庙宇,后均被拆除,唯顶峰石庙因建筑坚固无法拆卸而得以保存。

龙头尖将长、平、浏一分为三,素以“鸡叫三县”著称。

一脚踏三县,一山看三城。

西边是长沙县。

半圆形的山峦犹如张开的巨大的双臂,将山下的金井镇环抱在怀中;

田畴交错,阡陌纵横,屋舍俨然,因为种植时间的差别,稻田里呈现出*绿不同深浅的颜色,远处金井水库如同一块明镜闪着白光,恰是一幅旖旎山水诗意画作!

东南属浏阳市龙伏、社港两镇。

远处横亘的是从平江连绵而来的、远近闻名的连云山脉,形似长城,如屏若障,气势非凡。

东北为平江县三阳乡。

重峦叠嶂,郁郁葱葱,大小水库镶嵌其间。单从山形角度看,龙华山也是极美的。

我们还有幸观摩了两场滑翔伞运动,近距离感受了起飞过程。孩子们看得很是激动,嚷嚷着也想飞。

天地辽阔,世皆渺小。像雄鹰一样遨游于天地间,俯瞰这山河大地,该是怎样一番心境?!

我们走的是大路,一条从龙头尖顶"之"字形往下延展的*土碎石路。虽然是土路,但是很宽,全程都有护栏,可以走车,只是坡度很大。

蓝天、白云、绿树,道路两旁盛开着胡枝子,崖上青松在阳光照射下绿油油发亮,真是意料之外的美。

一个小时的快速下冲,到后面已经只能“倒”着走了。

听和我们一起下山的滑翔教练说,马上要开始铺沥青路面了,以后就可以直接开车到山顶了。

公路属于浏阳,左边浏阳,右边长沙县#来我的家乡过长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jingzx.com/afhzp/736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