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她终于克服内心的恐惧感,徐徐地在书桌前坐下来,重新翻开那篇没有看完的稿子,接着读下去:“……女儿走了,她再度抚颐沉思。多少年来,她心中埋藏着一个愿望,要写几部小说,写男人,写女人,写情天,写恨海,爱情是生命永恒的主题,没有爱情的生活,是没有灵性的。她拒绝过这种日子,她必须写,去搜索,去捕捉,为了拥有一份灵感生活。为了写作,为了一篇洁净的文字,她一直孤独的生活,她安于这种孤独,享受这种孤独,习惯于这种孤独。孤独而不寂寞,她有她的情人相伴———写作。她把纸笔看成她的恋人,和它们相爱,倾诉衷情。这年秋天她的灵感迸发,她用以往所没有的最快的速度完成了长篇小说《浮云沉梦》,历时一个月零十天。小说写完后,她感到好累好累,累得几乎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连喘息的力气都没有了,累得哭了。她决定好好地休息一段时间。就像一个饿极的人,恨不能吞下一头牛,但是,只是吃了桌子上的饭菜,连牛肉还没有吃,就饱了。她也是。两天后,她便迫不及待地又要进行新的工作了,小说的许多地方还需要修正,再修正。休息,是为了更好地继续工作;休息,并不是结束。只要没有达到最极限,人就要不懈地努力,努力。到达至善至美的境界,是每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对自己苛刻而必须的要求。如同爱情,当两个人爱到不能再相爱,便是情到深处无怨尤了。于是,她想到了巜浮云沉梦》。那是十年以前,她在冀北一座城市居住过一些时间,近郊新建的加州小区附近有一座集购物,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大型商城,名字叫珠璧城。这个华洋结合的小区的名字已经够引人注目,再加上这个商城的名字大大的吸引了她,她好象受着一种魔力的驱使,总是不由自主地、漫无目的地往那儿一带去散步,并且边走边看,浮思连翩。也许她在下意识地寻找创作的灵感吧。有一天,她把它想象成一座城堡,里面住着一对相爱的人,那幻想中的女孩像天使般美丽,她的气质应该是安静斯文的;她的性格应该是活泼可爱的;她向往美好的爱情,不惜为它付出任何代价。当然,她也幻想出一个可爱的男人,这个男人应该是和女孩珠联璧合的,谁叫他们是从珠璧城里想象出来的人呢?那一年秋季,十月初,云天高薄,金风送爽,适逢这座城市举办全国图书愽览大会,声势浩大,影响深远,很多外国人都来了。作为一名图书爱好者,她自然也是慕名而来向这场大会庄严热切地行注目礼的文艺青年中的一分子。就在活动结束的前一天,图书博览会场对群众开放,一些作家开始签名售书,她也买了一摞小说。从会场出来,她蓦然间回首,看到一位残疾人与会代表,他的胸前挂有令人羡慕的入会标志卡片,他的外型立刻吸引了她,并在一霎那间为她带来了创作的灵感。他刚从大会现场出来,坐在轮椅上,另有一副木制的双拐搁置在坐椅的一侧,他用手摇动着轮椅的方向杆缓缓地离开会场。她莫名地对这个残疾人产生一种深沉的敬重之感,不仅如此,包括他的代步工具,她都是心生敬意的。她的直觉告诉她,他是一个不同凡俗的人。那人坐在轮椅上,气质是那么的庄重而从容;态度那么优雅而又淡定;他面带笑容,一种满足的,自然而然的微笑。那是他给予自己的微笑,因为他的身旁没有任何人,这是一种志在必得的自信的笑容。她想,如果他不是双腿残疾,他站起来一定是位气宇轩昂,铮铮铁骨的男子汉。纵然他的外型有所缺陷,她却在刹那间把他选定为珠璧城里的男人,是他那种睿智坚毅的眼神,拨动了她灵感的琴弦。她给这个幻想出来的城堡里的男主人起名叫苏君彦。给幻想中的女孩起名叫艾若霖。关于他们的爱情故事的构想便产生了。她把它暂命名为《珠璧城里的人》。《珠璧城里的人》腹稿跟随了她这么多年,由于种种原因,却没能写出来。它仿佛是她永远放不下的一块心病,也仿佛是她怀胎十个月的孩子,她对它的关爱仅次于她的生命。因为有了它,她才必须活着,创作一部小说,始终是她不变的梦想,当一个人的愿望没有实现的时候,你岂能放弃生命?一个三十岁临近中年的女人,她一度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倦怠和对生命的质疑,停留在消沉中。即使眼前是一个莺歌燕舞,柳暗花明的世界,她也感受不到春天的存在,只是有那么一点朦胧模糊的感觉罢了。这反而徒添她的悲伤和凄凉,她知道这源于多年沉重如枷锁的婚姻生活,这种无爱的婚姻使她对爱情的认识不过是一种俗不可耐的事情。她不相信爱情在这世间的存在。她是多么厌倦这样的生活呀!也许正是这种厌倦使她骤然间超越了自己,解脱了自己,她忽然明白了放弃的意义,放弃眼前的不如意寻找新的人生目的地吧!何必为着不快乐而活着,你完全能够做一个为自己而活的人,只要你拿出足够量的勇气。于是她走了,离开了家,为的是不想就此死去。秋天是如此美好,她还这么年轻,即使没有了桃花的妖娆,何不如秋叶一样的宁静?相信一个可爱的女人应该是充满生命力的,那么她从疲倦中走出的时候心中一定会放进一幅美丽的画卷,明天,将是新的一天。她重新充满了希望。她完成了小说《珠璧城里的人》,在这个秋天离家出走的四十天里。现在,她沉思着,她将开启新的生命旅程。而十年后的今天,她将这篇小说更名为《浮云沉梦》。此文拟为《浮云沉梦》之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