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啥汤,时光不老,期待不散任城

美味“啥”汤,时光不老,期待不散——任城印象

作者/刘开印

从汽车站沿建设路北行米左右即为解放路市场,左转西行,临近老运河东岸,路南有一沿街的小饭馆,法桐树 一个白色木牌,上面红色楷书字体书写:糁汤。学长吴胖子说这念sha汤,结果回去一查字典,糁字发音:shen,基本释义:煮熟的米粒。

为什么念“啥”音呢?后听老任城说,乾隆帝六下江南,每次都到任城,一次乾隆皇帝喝到了美味糁汤,龙颜大悦,问:“这是啥汤?”托天子金口玉言的威言,糁汤的shen音,也便镀金身赐成sha音了。

任城糁汤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墨子非儒下》有明确记载:孔子穷于陈蔡,藜羹不糁。

糁汤用猪羊的骨头或者整个老母鸡熬汤,无论哪种统称糁汤,配以10几种佐料,加以芡粉,熬制纯白色。锅架在门口,里面是餐厅,并排放几张长方形桌子,桌子斑驳破旧,漆皮脱落,留着木质原本的纹路,一尘不染。锅是特制的圆形白铁锅,直径与身高有60CM,端坐在敞口的三脚灶上,灶膛里红彤彤的炭火,像醉酒汉子的脸庞,鼓风机嗷嗷地撒着欢叫着,惹得火苗子呼呼直窜,锅上面热气腾腾,散发着香气。锅边是一柳质案板,案板上有一些调料,案板一侧是一个大箩筐,里面堆满了鸡蛋。掌勺师傅肩搭毛巾,腰系围裙,执勺站在在锅边,犹如整装待发的战士一样。

来客人了,掌勺师傅左手拿过一只倒扣的干净的撇口海碗,右手拿一只鸡蛋在碗沿上敲开个小口,只手娴熟开蛋,蛋清与蛋*倒进碗里,执筷迅速搅动几下,用大马勺从锅里舀出一勺滚烫的汤来,往碗里一冲,蛋花翻滚,随手淋上上几滴小磨香油,撒上几撮香菜,碗沿上搭一个小勺子,无任何停顿,动作连贯、一气呵成,一碗油亮亮、金灿灿香气扑鼻、唇齿生津的糁汤就出炉了。

喝糁汤的 搭配是烫面饺,烫面饺是外形细长的小饺子,是用水发面擀为面皮,馅为猪肉或者羊肉,放在竹编的或草编的小圆笼里,10个一屉,一屉一屉摞成小塔,在锅上蒸熟。出锅后的烫面饺松软筋道,汤汁与肉的新鲜味道充分保留,咬与啜需同时进行,不然,汤水的精华就会遗漏。

食客呼呼吹着气,咝溜咝溜喝一口汤,咬一口满嘴流油的烫面饺,美味刺激着味蕾,味蕾刷新着胃口,酣畅淋漓、神清气爽,美死了!若想再 一把,再来几两刀切熟羊肉, 珍馐,莫过如此,尝此一口,回味无穷尽。

糁汤1.5元一碗,烫面饺一屉3.5元,在那个年代,于我也算是比较 的饕餮盛宴了。

后来,我利用每晚放学晚饭后到灯自习之间的两个小时,在校外做家教,辅导姐弟俩功课,一个初中生与一个小学生,因卓有成效,申明大义的家长回馈我丰厚的回报,因此,我也就有了大钱,邀上吴胖子,一个礼拜步行几公里,光顾解放路糁汤馆来解馋。

那年的冬天,吴胖子陪伴我骑自行车去长沟西营,往返40公里,回到任城,犒劳吴胖子,解放路上的糁汤馆是 。

多年后的一天,我与学长及其他几位学友相遇,大家一起举杯的时候,感觉有些缺失,昨日就在眼前,任城化作了繁星,点点闪烁,在记忆的夜空。在那个飞雪的冬晨,衣衫单薄的我在冷风里打马而过,我的紫堇与木棉,消隐在隔季的星空里,任城赐予了我那么一段心路,让我憧憬也让我凄惶,只是,未破译春天的花讯。我依然感谢,就此蓄满的感恩与怦然心动的情怀!

我的青春,有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的痕迹,时光在那儿美丽过,遗憾也如酒。

解放路上的那家糁汤馆还在吗?

任城柳残也吹绵,时光不老,期待不散。

多年后与在税务街75号居住过,现供职于任城公安局的来强哥相逢,把酒言欢。

年8月20日与学友相逢,我的右侧为冬日里陪我去长沟西营的吴胖子。

年8月31日,深夜,写于龙祥花园。

作者简介:一路豪歌,菏泽人,曾从事半导体制程设备、机器人自动化控制优化方案及显微镜、探针台销售与维修工作。创业百战多,一直在路上。业余时间喜欢沉淀一些文字,偶尔换些银两。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jingzx.com/afhzz/443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