馓芹菜,也叫粉蒸肉晋南农村,每到端午节,就有家家户户“馓芹菜”的习俗。在记忆中,儿时的端午节,可以没有粽子吃,但馓芹菜是管饱吃。村里的菜贩子都是很精明的,每逢端午节,便早早的把芹菜准备好了,就等着村民来购买。端午节这天,母亲照例早早出去买菜,不多时,就拎着一捆芹菜和两三斤猪肉回来了。馓芹菜需要的主材料就是芹菜、粉条和猪肉。母亲负责择芹菜、泡粉条、拌面,父亲负责腌肉。母亲把择好的芹菜沥干水分切成段放在一个盆里,把泡好的粉条也切成段放进盆里,放入适量的面粉进行搅拌,让芹菜和粉条都裹上一层面粉,然后把拌好芹菜粉条盛在篦子上。父亲腌的肉很有特色,母亲说父亲做的肉最有味。只见父亲把肉切成片,拌上母亲自己晒的干*酱,再放点调料,一点面粉,让每片肉都裹上调料糊糊,腌制一会,把肉均匀的撒在之前弄好的芹菜和粉条上,然后就上锅蒸四十分钟左右,快熟的时候,远远就能闻到芹菜和肉的香味。出锅后,母亲先用洋瓷碗给我盛一碗,特意放许多瘦肉在碗里,那时由于条件不好,家里一年难得吃几顿肉,偶尔有肉都舍不得吃,都是先把芹菜和粉条先吃完,然后才慢慢的吃肉,回味着肉的香味。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端午节也不怎么馓芹菜了,出去买几个粽子,这端午节就算过了。吃上粽子的端午节,反而觉得没有端午节的味道了。端午节,纪念的虽然是屈原,但是在现在,确是少有的几个团圆节。每逢节日,在外奔波的游子们才能抽空回家团聚一下,看看父母,品尝一下父母亲手做的美食,回忆一下儿时的美好记忆,这才是端午节。时代在变,不变的永远是亲情。趁着父母还健在,节假日多陪陪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