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处暑养生,防秋燥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时间点为公历8月23日。我国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暑未消,养生润为要

1

早卧早起

处暑节气,暑热未尽,虽有金风送爽,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因而着衣不宜太多,以凉而不寒为宜,否则会影响肌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由于脐部是人体最易受凉的部位,着凉会影响脾胃功能,因此要注意脐部保暖。日常起居调养宜早卧早起,“早卧”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多。

2

饮食清淡

饮食宜益肾养肝,润肺养胃,少食辛辣、烧烤类食品,以免加重秋燥。多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菠菜等,做到少食多餐。平时可适量喝些金银花茶、菊花茶,清热解*,滋阴润燥。

3

适量运动

处暑节气,天气转凉,可逐渐增大运动量,多做户外运动,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爱好,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和脑的血液供应。但由于此时白天天气仍比较炎热,最好把锻炼时间安排在清晨或者傍晚。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

4

早晚添衣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早晚气候温差大,早晨夜间要注意添加衣服,晚上就寝要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胃病复发,尤其应注意预防感冒。

处暑习俗

1.出游迎秋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2.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和其他孤*野*。

3.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4.多喝水去秋燥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jingzx.com/afhgx/699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5